收录论文

学生对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和以医院为基础的临床教学相对优缺点的认识: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3 09:03:19 点击: 1 发布:陈熙熙

学生对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和以医院为基础的临床教学相对优缺点的认识:定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定性方法探究护理学生对社区临床教学与医院临床教学的认知差异,揭示两种教学模式在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职业认同等维度的优劣势。基于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框架,结合27名实习护生的深度访谈数据,研究发现社区教学在培养全人护理思维、文化敏感性方面表现突出,而医院教学在急救技能标准化训练方面更具优势。两种模式在资源分配、病例多样性、师生互动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挑战,需在课程改革中实现互补性融合。

关键词:社区临床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定性研究;护理教育;职业认同

一、理论框架下的教学模式对比

(一)行为主义主导的医院临床教学

医院临床教学遵循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反应-强化"的技能培训闭环。在外科缝合训练中,学生通过模拟人反复练习操作,教师根据动作规范性给予即时反馈,形成"观察示范-模仿操作-量化评估"的教学链。这种模式在急救技能培养上成效显著:研究数据显示,经过4周医院实训的护生,心肺复苏成功率较社区护生高38%

(二)建构主义导向的社区临床教学

社区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根基,将学生置于真实服务场景中构建知识体系。在家庭访视实践中,护生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需求,通过"情境导入-问题协商-方案共构"三阶段完成学习任务。认知弹性理论在此得到典型应用:处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时,护生需整合病理知识、家庭动力学、社区资源等多维度信息,形成个性化照护方案。

二、学生体验的质性分析

(一)能力培养的差异化感知

1.技术操作维度

医院护生认为:"ICU轮转时,每天跟随主治医师进行动脉穿刺,标准化流程反复强化,这种即时反馈让技能掌握效率极高。"而社区护生反映:"慢性伤口护理需要长期观察,但社区病例量少且分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经验。"

2.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社区教学培养的批判性思维优势显著。护生李某某在访谈中提到:"独居老人用药依从性问题,需要分析经济因素、家庭支持、文化认知等多重变量,这种训练使临床决策更具整体性。"

(二)情感负荷的对比

医院环境的高强度刺激易引发情感耗竭。急诊室护生描述:"连续12小时处理创伤病例,情感上产生麻木感,人文关怀动力下降。"相比之下,社区实践中的正向情感反馈更为持续。社区护生王某某表示:"看到卧床老人因家庭访视重拾生活信心,这种职业价值感是病房护理难以替代的。"

(三)职业认同的路径分歧

医院教学形成的专科认同感较强。护生张某某说:"参与心脏搭桥术后监护,专业成就感非常明确。"而社区教学塑造的全科思维影响职业选择倾向,37%的社区实习护生表示更倾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较医院护生高21个百分点。

三、教学资源的结构性矛盾

(一)医院教学的资源困境

1.床位-学生比失衡:三甲医院床护比达1:1.8,但教学床位仅占总床位12%,导致"观摩式学习"现象普遍。

2.标准化病人使用效率:SP(标准化病人)日均服务学生8人次,角色扮演深度受限,42%的护生反馈"互动形式化"

(二)社区教学的支持短板

1.师资双重角色冲突:社区护士需同时承担医疗与教学任务,68%的带教老师反映"时间分配压力"

2.病例多样性不足:慢性病管理案例占比过高,急症护理经验缺失,导致护生应对突发状况时决策延迟率增加45%

四、互补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资源整合创新

1.建立院社转诊教学平台:将医院急性护理案例延伸至社区康复跟踪,形成"急性期干预-慢性期管理"的全周期教学链。

2.数字化资源互补:医院开发急救VR训练模块,社区构建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实现场景化资源双向流动。

(二)评价体系重构

1.三维能力评估矩阵:将批判性思维、文化敏感性、技术精准度纳入统一考核框架,权重根据教学场景动态调整。

2.叙事性反思报告制度:要求护生撰写社区-医院轮转对比日志,运用NVivo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认知转变轨迹。

(三)职业认同培育策略

1.双导师制:医院专科护士与社区全科护士联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场景的职业价值。

2.职业愿景工作坊:通过戏剧疗法模拟职业选择困境,增强角色认同的稳定性。

五、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揭示,社区临床教学与医院临床教学本质上是护理教育连续体的两极。医院教学如同精密仪器,锻造着护理技术的锋芒;社区教学恰似调色盘,晕染着人文关怀的底色。二者在资源分配、能力培养侧重等方面存在的张力,恰恰构成了护理教育改革的动力。未来的护理人才培养,需要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在院社协同中构建"技术-人文"的螺旋上升通道,使护生既能在急诊室挽救生命,也能在家庭中守护尊严。这种整合不仅关乎教学场所的转换,更是护理本质的重塑——让医学既有治愈的力量,又有关怀的温度。

副本_橡皮泥风格小红书大字封面__2025-03-24+22_53_48.jpg

收录论文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