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论文

导师认定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5-05-19 09:48:37 点击: 22 发布:陈熙熙

导师认定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中的问题

摘要:本文聚焦导师认定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课程设计、实施过程、师生互动、资源支持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旨在为优化此类课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提高混合型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混合型课程;导师认定;课程问题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混合型课程作为一种融合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当这两种理念相结合,形成导师认定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时,本应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这类课程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计层面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中,问题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但目前部分课程的问题设计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一些问题的表述模糊不清,导致学生难以准确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要求,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进程。例如,在医学课程中,关于某种疾病诊断的问题描述过于笼统,没有明确指出症状的关键特征和可能的鉴别诊断点,使得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偏离方向。

此外,问题的针对性也不够强。有些问题没有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要么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挑战性;要么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范围,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比如,在计算机编程课程中,提出的问题难度跨度过大,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挫败。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混合型课程需要合理整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但目前部分课程在结构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比例失调,要么线上内容过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自主学习,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面对面交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要么线下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线上资源的利用和自主学习,无法充分发挥混合型课程的优势。

同时,课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内容有时存在重复或脱节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线上已经讲解过的知识点,线下又重复强调,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一些重要的内容在线上没有涉及,线下又突然引入,让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三、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与管理困难

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需要教师更加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但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学习进度不同等原因,教学组织与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在小组讨论环节,容易出现小组分工不明确、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些学生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自己不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导致小组整体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此外,课程的时间安排也较为困难。线上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但由于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拖延现象,影响学习进度。而线下教学的时间固定,一旦学生因特殊情况请假或缺席,就很难跟上教学节奏。

 (二)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在混合型课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法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讨论法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讨论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总结,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师生互动方面的问题

 (一)线上互动不足

虽然混合型课程提供了线上交流平台,但师生之间的线上互动往往不够充分。一方面,教师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和留言,导致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参与线上互动的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浏览课程资源,不愿意主动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线上互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文字交流为主,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容易使互动变得枯燥和生硬。

 (二)线下互动质量不高

线下教学中,师生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与学生的交流往往局限于少数学生。而且,部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过于注重问题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没有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思考和发展的目的。

 五、资源支持方面的问题

 (一)线上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混合型课程依赖于丰富的线上资源,但目前线上资源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线上资源内容陈旧、缺乏更新,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有些资源制作粗糙,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线上资源的整合和分类也不够合理,学生很难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

 (二)技术支持不到位

混合型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在实际教学中,技术支持往往存在不足。例如,线上教学平台可能会出现卡顿、崩溃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和学生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无法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软件,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导致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二)教师能力不足

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不能满足混合型课程的要求,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培训,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组织混乱等问题。

 (三)学校管理不完善

学校在混合型课程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例如,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估和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缺乏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混合型课程的教学需求。

 七、解决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计

1. 科学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原则。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确,能够准确传达问题的核心内容;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合理规划课程结构: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比例。线上学习要注重资源的丰富性和互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线下教学要强调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合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确保课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改进课程实施

1. 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分工机制,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考核标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法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促进师生互动

1. 丰富线上互动形式:除了文字交流外,还可以采用视频会议、在线讨论组、虚拟实验室等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要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和留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 提高线下互动质量: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资源支持

1. 提高线上资源质量:学校要加强对线上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更新和优化课程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和分类,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检索服务。

2. 完善技术支持:加大对教学技术设备的投入,确保线上教学平台的稳定运行。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软件。

 八、结语

导师认定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课程设计、实施过程、师生互动和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混合型课程的管理和支持,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只有各方携手共进,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充分发挥以问题为基础的混合型课程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混合型课程带来的挑战,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亮琪.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实践[J].数码世界.2018,(10).DOI:10.3969/j.issn.1671-8313.2018.10.186 .

[2]邓其伟.智慧管理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启示与借鉴[J].未来英才.2017,(5).

[3]孙立根,李运刚,邢宏伟,.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DOI:10.16681/j.cnki.wcqe.201621065 .

[4]熊焰,李晓娟.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4).

[5]傅冬和,李适,李娟.协同创新环境下茶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茶叶通讯.2017,(4).

[6]彭成,田宗坤,郭庆梅,.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5).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7.45.009 .

[7]段艳林,李军,冀芦沙.提升地方高校在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4).

[8]王利利.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协同发展研究[J].速读(下旬).2016,(10).DOI:10.3969/j.issn.1673-9574(x).2016.10.073 .

[9]史良平.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内外协同现状与创新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20,(31).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1.035 .

 副本_橡皮泥风格小红书大字封面__2025-03-24+23_28_14.jpg


收录论文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