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人教版为例
张代勇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逐渐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部编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版本在“名著导读”方面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探讨其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个版本在名著选择、编排方式及教学目的上各有特色,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部编版;人教版;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81-76 [收稿日期]2024-10-05
一、引言
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和形式的设置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名著导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名著导读,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经典文学作品,还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因此,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名著导读内容比较
(一)选文数量与体裁
部编版教材在名著导读部分的选文数量上明显多于人教版。部编版不仅涵盖了《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作品,还增加了《昆虫记》《安徒生童话》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体裁上更为丰富多样。相比之下,人教版教材的选文数量较少,且多以记叙文为主,涉及的文体较为单一。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接触和了解。
(二)主题与思想价值
两个版本在名著导读的主题选择上均注重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教育。部编版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多涉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取经故事,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人教版教材则更加关注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如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版本在主题选择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广泛涉猎。
(三)具体内容与差异
以《水浒传》为例,部编版教材在导读部分增加了对这部名著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等,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这部经典作品。而人教版教材则仅对《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简要介绍,没有对整本名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此外,在选文数量上,部编版教材也明显多于人教版,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名著导读形式比较
(一)编排方式
在名著导读的编排方式上,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通过“问题探究”等栏目,部编版教材鼓励学生围绕名著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相比之下,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的引导。这种差异使得部编版教材在名著导读方面更具优势和吸引力。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部编版教材通过“问题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并思考其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部编版教材还注重将名著导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读写结合、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人教版教材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相对较为传统,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激发和引导。因此,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部编版教材更具先进性和实效性。
四、名著导读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一)阅读能力
名著导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名著导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宽阅读视野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习到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批注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二)思维能力
名著导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这种思考和分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三)审美情趣
名著导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接触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同时,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习到如何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这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五、启示与建议
(一)注重经典名著的选择与解读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应注重经典名著的选择与解读。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经典名著,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从而培养其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创新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采用问题引导、读写结合、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三)加强名著导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名著导读与语文教学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应注重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课堂讲解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同时,还应注重将名著导读中的优秀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如将名著中的经典段落、名言警句等引入课堂讲解和写作训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
在名著导读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名著作品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兴趣,使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
六、结语
通过对部编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两个版本在名著选择、编排方式及教学目的上各有特色。部编版教材在名著导读方面更具优势和吸引力,通过引导性和启发性的编排方式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然而,无论采用哪个版本的教材,我们都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经典名著的选择与解读,并加强名著导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名著导读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思辨意识·判断能力·理性表达——义教阶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三个任务[J].语文建设.2023,(1).
[2]温儒敏.我理解的语文新课程标准[J].小学语文.2023,(1).9-14.
[3]王崧舟,王春燕.腹有诗书气自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本书阅读"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22,(11).7-13.
[4]王跃平.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以《西游记》为例[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3).
[5]赵桂珠."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视野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1).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famous reading guide" comparative study
—— Take the ministry edition and the human edition as an example
Zhang Daiyong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Shangqiu 47600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famous books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improve their literary literacy.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ministry edition and the human education version as an example,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two versions, and deeply discusses their influence on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and aesthetic tast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wo version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lection,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purpose of the classics, both of which promote the stud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introduction to classics; human edi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