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雨课堂融入临床技能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徐萍芹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将“雨课堂”融入医学生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特别是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了“雨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结果表明,“雨课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且学生对课程评价方式的满意度也较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临床技能课程的教学理论,也为其他医学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雨课堂;形成性评价;临床技能课程;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62-45 [收稿日期]2025-01-14
一、引言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临床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备受关注。临床技能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反馈。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临床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逐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便利。本文将“雨课堂”融入临床技能课程中,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 教学内容
临床技能课程是一门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临床技能操作,提高实践能力。本研究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理论课程主要涵盖临床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则侧重于具体的临床技能操作训练。
(二) 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实验组采用“雨课堂”进行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预习。教师在“雨课堂”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进行预习,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发送到平台上。
2、课堂提问。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雨课堂”随机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回答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接收问题并作答,答案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3、小组讨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小组讨论题目,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形成共识。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发送到“雨课堂”平台上进行展示。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和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听讲并记笔记。课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和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考核评价
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出勤考核、小组讨论考核和案例分析考核三个部分。出勤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到课情况;小组讨论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案例分析考核则通过学生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个部分。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技能考试则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考察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期末成绩比较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这表明采用“雨课堂”进行形成性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课程评价方式的满意度
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评价方式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评价方式的总体满意度、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评价、对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点评的满意度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81.32%的学生对课程评价方式表示满意。其中,71.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考试前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43.4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考试后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此外,学生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评价也较高,认为这些环节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对于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普遍认为这些活动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本研究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的评价、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对于理论课程部分,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对于实践操作部分,学生则认为实践操作环节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水平。此外,学生还认为课程内容实用性强,能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四、讨论
(一)“雨课堂”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雨课堂”在形成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雨课堂”还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功能,如随机点名、实时答题等,这些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此外,“雨课堂”还支持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发布与批改,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二)形成性评价对临床技能课程教学的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形成性评价对临床技能课程教学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形成性评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议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雨课堂”平台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雨课堂”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并探索更多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学服务。
五、结尾
综上所述,将“雨课堂”融入临床技能课程中并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学生则可以在互动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优化“雨课堂”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医学课程提供可借鉴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共同推动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震,张世勤,金桂兰.提高中医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
[2]陈培丰,潘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2).
[3]朱虹,卜平,钱静.强化专业实训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重要环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2).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ntegrating Rain Classroom into clinical skills courses
Xu Pingqin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1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integrating "Rain Classroom" into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skills courses for medical students, especially by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through form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We set up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in Classroo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final grad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course content,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 is also high. This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 teaching theory of clinical skills courses, bu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evaluation model for other medical courses.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Formative evaluation; Clinical skills courses;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下一篇: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