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5-10-09 14:45:53 点击: 2 发布:陈熙熙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邓忠绪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 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高校工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不匹配、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不足、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

[关键词]课程思政;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81-75 [收稿日期]2024-10-18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高校工科专业的重点之一,其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关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兴衰成败。然而,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不匹配

目前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聚焦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熟练工程技术方法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在追求技术技能提升的同时,学生对个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对忽视。这导致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难以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不匹配成为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不足

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附加任务强加于专业课程之中,导致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认识不清等问题。一些教师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能力和经验,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参与和创新的积极性。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政府层面:发挥引导作用,完善改革机制

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

政府应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将课程思政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加大财政支持,提供物质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为高校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科研经费等方式,鼓励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完善监督考核,确保实施效果

政府应建立健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监督考核机制,明确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定期对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评估、反馈和改进等方式,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

(二)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教学支持

1. 制定建设标准,明确实施要求

学校应制定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通过制定实施方案、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2.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掌握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和技巧。

3.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

学校应搭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教学观摩、经验分享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层面:强化自身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1. 深入学习理论,提升思政素养

教师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通过研读经典著作、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

教师应深入挖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慕课、雨课堂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实践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层面: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成才观念

1.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培养良好品德

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2.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理论基础

学生应认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打牢理论基础。通过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等方式,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方法。同时,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和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参加教学观摩、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同时,通过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为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明确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和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等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课程思政实效性的关键。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社会调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组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同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利用慕课平台开展线上教学

慕课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具有资源丰富、灵活便捷等优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慕课课程和教学视频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同时,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

(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仿真模拟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直观的学习环境。高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模拟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通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效果

大数据分析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通过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式,优化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共进,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彭亚萍,胡大柱,苟小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

[2]魏勃.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33-35.

[3]吕宁,由馨媛.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调研及其应对[J].大学教育.2019,(9).

[4]马成昌."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现象学呈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8).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Deng Zhongxu

Gui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Guizhou Bijie 551700

Abstract: The core task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A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ivil engineering is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such a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objectives of talent train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teachers to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targeted reform path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government,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and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deep integration

未命名__2025-10-09+14_46_43.jpg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