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

基于情境认知下教学模式探索 ——以“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5-10-11 14:50:29 点击: 3 发布:陈熙熙

基于情境认知下教学模式探索

——以“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为例

路书鸿

天津农学院  天津 西青 300384

[摘 要]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而且实践性要求极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本文深入探讨了情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情境认知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首先概述了情境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随后以“植物种类选择”为例,详细阐述了情境认知理论的实践探索。介绍了“情境认知下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价,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园林植物设计;情境认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46-23 [收稿日期]2025-01-14                                                       

 


一、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特定情境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情境理解、同化和顺应等认知过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概念。情境认知理论注重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鼓励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这一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尤其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园林植物材料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栽培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然而,当前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一方面,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该课程实践性要求极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情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一)以“植物种类选择”为例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植物种类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基于情境认知理论,对该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具体来说,我们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及植物种类选择的实际需求,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作为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我们还结合实地考察和模拟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种类选择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首先,我们运用了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公园等实地考察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情况和应用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此外,我们还运用了模拟设计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在考核方式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基于情境认知理论,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具体来说,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实地考察报告、模拟设计作品等。这些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情境认知下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次,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这些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将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

(二)课堂实施阶段

在课堂实施阶段,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预习效果。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模拟设计、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三)课后评价阶段

在课后评价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和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以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等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五、实践效果与问题分析

(一)实践效果

通过实施基于情境认知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情境认知理论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知识,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实地考察、模拟设计等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学习支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问题分析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可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缺乏这些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支持。其次,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有限。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情境认知理论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六、解决方案与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

(一)加强个性化教学设计和支持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

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高教学条件的质量和水平。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七、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情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构建情境认知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个性化教学设计和支持、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志成,郑曦.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系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风景园林.2015,(7).20-23.

[2]陈晓刚.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

[3]李良.让实际园林工程项目伴随课堂--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新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4]朱红霞.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2,(9).8.

[5]陈薇薇.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23).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ituational cognition

—— Take the course of "Garden plant Design" as an example

Lu Shuhong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Tianjin Xiqing 300384

Abstract: As the core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landscape plant design course is not only highly theoretical, involves a wide range, but also has high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often difficult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which leads to the disconnect between students'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cognition theory in the course of garden plant design deeply. By construct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situational cognition, it aim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cept of situational cognition theory,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garden plant design course, and then takes the "plant species selection"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ituational cognition theory in detai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under situational cognition" mode,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Key words: garden plant design; situational cognition;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practical ability

未命名__2025-10-11+14_51_29.jpg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