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

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15 14:32:22 点击: 2 发布:陈熙熙

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焦媛杰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通过分析当前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教学改革聚焦于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53-37 [收稿日期]2025-02-07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现状却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探索“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现状与教学问题

“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传授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课程内容繁多与学时紧张

“建筑构造”课程内容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多且复杂。然而,由于学时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内容,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是当前“建筑构造”课程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往往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这种脱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针对课程内容繁多与学时紧张的问题,本文建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重点内容,删减过时或冗余的知识点。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学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变化,从而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实验实训课程比例,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建议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本文建议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同行评审、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记录。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等材料,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五)深化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共建实训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企业则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对实施教学改革后的“建筑构造”课程进行了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对“建筑构造”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门课程。同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认可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措施,“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学生对这些改革措施表示满意和认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这些措施带来的积极变化;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对这些改革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教学改革定位

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方案;最后,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确保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方案;最后,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确保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培竹,闫闻洁,高文英.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途径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3).DOI:10.3969/j.issn.1009-7600.2022.03.014.

[2]杨倩.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构造》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21,(31).

[3]刘红霞.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8,(28).DOI:10.3969/j.issn.1009-6825.2018.28.125 .

[4]赵敬辛,韩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DOI:10.3969/j.issn.1005-2909.2009.02.018 .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Jiao Yuanjie

Zhejia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1231, Zhejia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issues of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course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blems of the course, a series of targeted reform measures are proposed. Teaching reform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s, 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reform measures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urriculum and enhance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course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Practical abilit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未命名__2025-10-15+14_34_42.jpg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