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摘要:本文探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阐述了PBL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文章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为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一、引言
生物统计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研究生而言,掌握扎实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然而,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成为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统计学原理、方法论的讲解,通过大量的公式推导和理论阐述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
(二)缺乏互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的评价方式多以考试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PBL教学法的特点包括: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
(二)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PBL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将抽象的统计学知识与具体的生物学研究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批判性思维: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PBL教学法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促进团队合作:PBL教学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核心。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问题。问题应涵盖生物统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同时紧密结合生物学研究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小组组建
小组组建是PBL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应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促进小组内的互助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教师引导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教师还需要监控小组讨论的进程,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是PBL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个小组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报告、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评价。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五、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以某高校研究生生物统计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引入了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多个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基因表达数据的统计分析、药物疗效的评价等。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探究。
(二)实施过程
1.问题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问题的背景、目标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成果准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准备成果展示材料,包括报告、演示文稿等。
4.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评价。评价采用匿名打分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三)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PBL教学法,该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PBL教学法表示认可和满意。
六、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PBL教学法正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的,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探究,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
(二)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PBL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将学习内容与生物学研究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共享和共同进步。
七、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1.教师角色转变:PBL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适应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PBL教学法存在抵触情绪或适应困难。
3.资源限制:PBL教学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充足的时间支持,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对策
1.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对PBL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引导学生适应:通过宣传、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PBL教学法的优势和特点,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3.优化资源配置: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PBL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八、结论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PBL教学法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的要求,为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教师角色转变、学生适应问题和资源限制等挑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应对。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引导学生适应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推动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动PBL教学法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扎实的生物统计学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研究生,为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研究生生物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海芳.CBL、PBL、Seminar三联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健康.2019,(20).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19.20.017 .
[2]冉立伟.案例教学法联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3).DOI: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50317 .
[3]赵咏莉,高家林,叶山东.C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安徽医学.2015,(5).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5.05.035 .
[4]代丽丽,孙国平,单云竹,等.CBL联合PBL模式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5,(9).DOI:10.15932/j.0253-9713.2015.9.007 .
[5]刘兰,张勇仓,巴桑卓玛,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8).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15.08.05 .
[6]杜晓丽.探讨PBL与C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联合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2015,(1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2.014 .
[7]莫日根,邢万金,哈斯阿古拉.基因是什么?分子遗传学教学中的体会和理解[J].生物学杂志.2012,(4).DOI:10.3969/j.issn.2095-1736.2012.04.092 .
[8]蔡丽琼,朱娟娟.实践性教学基础上的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安徽医学.2012,(5).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2.05.041 .
[9]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0.02.053 .
上一篇: 继续教育对牙医师临床工作影响的评价
下一篇: 美国的管理型保健与毕业后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