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关键环节,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涵,分析了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探讨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学员分层、目标制定、实践操作、考核评价等难点,并提出了充分发挥专业基地主体作用、强化教学小组责任、做好学员分层、统一分层目标、加强师资培训、提升评价能力、结合阶段培养目标过程测评与带教导师动态因材施教等对策,旨在为深入有效推进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法;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胜任力;岗位能力
一、引言
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检验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检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平等式轮转培训模式往往重制度建设而忽视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分层递进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员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情况,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员逐步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有利于确保和提高学习效果。在欧美等国家,分层递进教学法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我国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该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起源
分层递进教学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孔子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智力、性格、兴趣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为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发展
20世纪初,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欧美等国家兴起。教育者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情况,将培训对象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层次进行培养,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效。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分层递进教学法逐渐完善和成熟,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教学方法。
(三)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国的引入与应用
我国在新修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推行以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分层递进培训模式。通过分层递进教学和阶段性培养目标累积,达到同质化培养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的目标。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包括学员分层、目标分层、实践分层、考核分层等几个方面内容。
三、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一)培训计划
我国对检验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进行了内容和标准细则的规定。住院医师要进行11个月的轮转学习,在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进行轮转学习,同时也要在检验专业轮转学习,涉及临床体液血液检验专业、临床免疫学专业和临床化学专业等。培训工作中为了提高实践和经验的契合程度,在技能培训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约束,这对于检验医师更快通过全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相应的帮助。
(二)组织管理
地区检验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由联席会议进行统一指导和组织协调,并且有办公室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约束。相关专家制定教学基地标准以及培训细则后,集中讨论考核规定,并按照规范化培训项目制定相应的运行策略和质量监督评估策略。其中,医师协会对基地进行确认,完善培训管理和考核督导;检验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事务中心协助开展管理工作;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人才进行集中培养。只有保证培训合格,才能完成检验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
四、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挖掘潜能
传统的平等式轮转培训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容易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学员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每个学员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挖掘学员的潜能。
(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的来源广泛,包括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单位学员、委托培养单位学员、社会化学员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等。学员的学历既有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有学术学位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同学员的医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人优势和领悟力存在明显差异。分层递进教学法能够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不断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三)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培养个性
分层递进教学法始终把学员置于认知活动的中心,以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员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分层递进教学法也注重学员个性的培养,鼓励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五、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难点
(一)学员分层难点
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不同年级的学员之间医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人优势和领悟力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年级的住院医师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差异。同时,不同专业基地存在多个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不同专业住院医师在同一专业基地培训目标存在差异。例如,全科医学专业在心血管内科培训2个月仅要求掌握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等病种诊断、分型、预防原则与康复措施等基本要求,而内科专业住院医师在心血管内科4个月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求掌握心血管内科基本病种和基本技能要求上,还需要掌握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了解或参与心包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等更高要求。为了确保不同专业培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必须按专业制定清晰明确的分层标准,这需要深入掌握不同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目标和培训特点。然而,目前各住培基地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递进的理解与实践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看法,甚至专家之间的意见也不完全一致,分层递进标准难以统一制定。带教教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甚至本专业住院医师分层标准理解与执行不一致,对分层递进培养情况评估与评价标准不清晰、评估方式不合理,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公正地反映分层递进培训效果,造成同一科室同一层次住院医师在不同诊疗组之间教学要求不同,容易引起住院医师对教学公平与满意度的不良体验。
(二)目标分层难点
目标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目标分层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目标分层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由于检验医学科的专业特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制定出既符合专业要求又具有针对性的分层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目标分层需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但目前对学员的个体差异评估还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目标分层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实践分层难点
1.轮转方案分层:2022年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中明确要求住院医师3年规范化培训期间,围绕六大核心胜任力,按“分年度或分阶段递进”原则,进行临床实践、理论学习和教学活动等。各专业培训细则中也明确要求了分年度或分阶段进行轮转培训安排,如急诊科、皮肤科、全科等为按年度分层递进培训,内科、儿科、神经内科等专业基地为分阶段分层递进培训。但专业基地如果在带教过程中不能按年度或阶段培养要求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这样的分层轮转方案安排就会流于形式,只能在考核上体现分层递进的理念。
2.教学分层:分层递进教学最大的难点是临床教师如何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贯彻和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理念。临床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根据学员的不同层次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然而,目前临床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和实施,同时部分教师对分层递进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导致教学分层效果不佳。
(四)考核分层难点
考核分层是检验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考核分层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考核内容和标准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准确反映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为主,缺乏对学员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的全面评价。此外,考核结果的应用也不够充分,不能为教学改进和学员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
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对策
(一)充分发挥专业基地在分层递进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专业基地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分层递进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专业基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分层递进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分层递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专业基地要加强对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分层递进教学质量。
(二)强化专业基地教学小组在研讨分层递进教学方案与评价标准和考核中的具体责任
教学小组是专业基地开展分层递进教学的重要力量,应强化其在研讨分层递进教学方案与评价标准和考核中的具体责任。教学小组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共同制定分层递进教学方案和评价标准,明确各层次学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要求。同时,教学小组要加强对分层递进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此外,教学小组还要负责组织分层递进考核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
(三)科学做好学员分层
科学做好学员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基础。专业基地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员分层标准,综合考虑学员的学历、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员分为不同的层次。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学员的层次,确保学员始终处于适合自己发展的层次。此外,要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和交流,让学员了解分层递进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四)统一分层目标
统一分层目标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关键。专业基地应根据检验医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明确、具体的分层目标。分层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要加强教师对分层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围绕分层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师资分层递进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培训
教师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者,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专业基地应加强对教师的分层递进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分层递进教学的内涵、特点和方法,提高教师对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员的不同层次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活动。
(六)提升同质化分层递进评价能力
提升同质化分层递进评价能力是确保分层递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专业基地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递进评价体系,明确各层次学员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应涵盖学员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等多个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临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同时,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员和教师,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七)阶段培养目标过程测评与带教导师动态因材施教相结合
将阶段培养目标过程测评与带教导师动态因材施教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提高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在每个阶段培养过程中,带教导师要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进行过程测评,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操作水平,发现学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过程测评结果,带教导师要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学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带教导师要关注学员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根据学员的特点和优势,为学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发展规划,引导学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七、结论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培养个性。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学员分层、目标制定、实践操作、考核评价等难点问题。通过充分发挥专业基地在分层递进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教学小组责任,做好学员分层,统一分层目标,加强师资培训,提升评价能力,结合阶段培养目标过程测评与带教导师动态因材施教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分层递进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检验医师。在未来的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进一步深化对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为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也需要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检验医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发出更加适合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允琪,汤瑾,刘华,等.专业学位硕士联合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DOI:10.13555/j.cnki.c.m.e.2020.01.014 .
[2]谢奇朋,王慧燕,陶洪群,等.检验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8.44.079 .
[3]住院医师同质化培养与考核体系建设培训团.美国住院医师培养制度与管理体系镜鉴[J].中国卫生人才.2018,(1).54-59.DOI:10.3969/j.issn.1008-7370.2018.01.019 .
[4]孔琳,翟自霞.浅谈检验医学的发展和趋势[J].中国卫生产业.2017,(2).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2.065 .
[5]陈柯霖,吕虹,方芳,等.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沟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9).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9.001 .
[6]李佳,胡梅,马娟,等.检验医师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8).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8.002 .
[7]邓琳,沈立松.上海市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运行现状及问题思考[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2).DOI:10.3877/cma.j.issn.2095-5820.2016.02.002 .
上一篇: 美国三军医科大学课程设置特点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