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法与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在住院医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增强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疾病全程管理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肿瘤外科;教学效果;满意度
一、引言
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肿瘤外科医生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肿瘤外科医疗服务质量、推动肿瘤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往往侧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疾病全周期管理的理念,导致住院医师在面对复杂病例时缺乏全面的诊疗思维和综合管理能力。疾病全程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预防、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管理,为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概述
(一)疾病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是指从预防、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管理。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全方位的服务。这种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在肿瘤外科领域,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涵盖了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手术、化疗、放疗、康复以及随访等各个环节,要求医生具备全面的肿瘤诊疗知识和综合管理能力。
(二)疾病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1.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分期等因素,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连续性: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全程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避免治疗的脱节和中断。
3.全方位: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社会和康复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4.多学科协作:肿瘤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强调多学科协作,通过多学科会诊、联合治疗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三)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1.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早期干预和持续跟踪,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例如,在肿瘤早期发现阶段,通过定期的体检和筛查,能够及时发现肿瘤病变,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时机。
2.改善患者体验:全程管理注重患者感受,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服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关注,减轻心理负担。
3.降低医疗成本: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流程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从而降低整体医疗费用。通过多学科协作和精准治疗,避免了过度医疗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4.促进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需求,制定更合适的治疗计划。在疾病全程管理模式下,医生与患者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
三、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现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到进入医院正式工作之前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旨在通过在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的实践培训,使医学生从院校学习逐渐过渡到临床工作,实现向医生身份的转变。目前,我国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临床能力的肿瘤外科医生。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片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如手术操作、病历书写等,忽视了疾病全周期管理的理念。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肿瘤预防、康复、随访等方面的了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2.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和临床带教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住院医师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主要侧重于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对住院医师的综合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足。这导致住院医师在培训结束后,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临床技能,但在面对复杂病例时往往缺乏全面的应对能力。
4.培训资源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培训基地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病例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偏远地区的培训基地由于资源有限,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四、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一)研究方法
为了探索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2月—2023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进行轮转的46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培训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人。观察组采用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观察组除了学习传统的肿瘤外科知识外,还增加了疾病全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如肿瘤的预防、筛查、康复、随访等。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住院医师深入了解疾病全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2.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观察组住院医师参与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从患者的入院评估、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到手术操作、术后康复、随访等各个环节都进行跟踪学习。带教老师引导住院医师运用疾病全程管理的思维模式,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多学科协作:组织多学科会诊和病例讨论,让住院医师与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学习多学科协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三)考核与评估
1.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对两组住院医师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包括肿瘤外科基础知识和疾病全程管理相关知识。
2.实践技能考核:通过模拟手术、病例分析等方式对两组住院医师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重点考察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操作能力。
3.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住院医师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住院医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带教老师等方面的评价。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理论成绩(42.13±2.56)分和病例分析成绩(42.26±1.84)分,分别高于对照组(38.30±2.51)分和(38.96±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临床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能力,但对临床操作技能的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经验积累,而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在短时间内对临床操作技能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二)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对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的认可度较高,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住院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较高,认为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结果分析
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了全面的诊疗思维: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让住院医师从疾病的全周期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全面诊疗思维。住院医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疾病的预防、康复和随访,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2.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通过参与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住院医师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学科的医生协作,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如何协调医疗资源等,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
3.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学科会诊等,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了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教学在肿瘤外科的住培效果更有优势,能够更好地调动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能力,增强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议
1.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将疾病全程管理的相关内容纳入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住院医师能够系统地学习疾病全程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生担任带教老师,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带教老师积极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多学科协作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除了考核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住院医师的综合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培训基地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培训基地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不同地区培训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培训质量的均衡发展。
总之,疾病全程管理模式为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在培训中引入疾病全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培养住院医师全面的诊疗思维和综合管理能力,提高肿瘤外科医疗服务质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肿瘤外科医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Okland,TylerS.,Lee,Yu-Jin,Sanan,Akshay,等.TheBilobeFlapforNasalReconstruction[J].Facialplasticsurgery:FPS.2020,36(3).276-280.DOI:10.1055/s-0040-1712160 .
[2]Vasilakis,Vasileios,Nguyen,KhangT.,Klein,GabrielM.,等.RevisitingNasalReconstructionAfterMohsSurgeryASimplifiedApproachBasedontheLiberalApplicationofLocalFlaps[J].AnnalsofPlasticSurgery.2019,83(3).300-304.DOI:10.1097/SAP.0000000000001937 .
[3]OmeedM.Memar,BenjaminCaughlin.NasalReconstructionofPost-MohsDefects>1.5cminaSingleCosmeticSubunitUnderLocalAnesthesiabyaCombinationofPlasticSurgeonandMohsSurgeonTeam[J].Plastic&reconstructivesurgery.Globalopen.2019.1.DOI:10.1097/gox.0000000000002277 .
[4]Thorpe,RyanB.,Nijhawan,RajivI.,Srivastava,Divya.TheV-to-YAdvancementFlapforDistalNasalReconstruction:OurExperienceWith39Patients[J].Journalofcutaneousmedicineandsurgery.2018,22(4).411-414.DOI:10.1177/1203475418761043 .
[5]Pabst,A.M.,Werkmeister,R.,Steegmann,J.,等.Isthereanidealwaytoclosethedonorsiteofradialforearmfreeflaps?[J].Britishjournal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2018,56(6).444-452.DOI:10.1016/j.bjoms.2018.04.016 .
[6]Collin,Chen,Ruchin,Patel,John,Chi.ComprehensiveAlgorithmforNasalAlaReconstruction:UtilityoftheAuricularCompositeGraft.[J].Surgeryjournal(NewYork,N.Y.).2018,4(2).e55-e61.DOI:10.1055/s-0038-1639581 .
[7]Zhu,Shan,Liu,Yuanbo,Zang,Mengqing,等.FacialDefectReconstructionUsingtheTrueScarlessPre-ExpandedForeheadFlap[J].TheJournalofcraniofacialsurgery.2018,29(5).1154-1160.DOI:10.1097/SCS.0000000000004450 .